05.01.2024 15:29:45 浏览数:0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聚焦为党育人功能,引导和激励大学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力,学校决定开展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研究生处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的创业交流活动,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校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大赛也作为 2024 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的校级选拔赛。
二、大赛分组
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设置六个组别。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长三角”“黄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黄河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滩区迁建、生态旅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三、赛程安排
(一)校级初赛(2024 年 1 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和宣传,启动系列培训。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撰写作品。项目团队报名,学院组织评审和推报。
1.大赛启动:2024 年 1 月上旬
2.项目组队及作品撰写:2024 年1 月21 日前
3.作品提交:2024 年 1 月 22 日—1 月 23 日
(二)校级复赛(2024 年 2 月上旬—3 月上旬)
校级复赛采取多轮次评选结合培训提升的形式开展,线上评审和线下培训、路演相结合。
首轮复赛以网上评审形式开展,评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培训指导;其他轮次复赛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淘汰部分作品,指导优秀作品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校级决赛和作品打磨(2024 年 3 月上旬—4 月中旬)
开展校级决赛,评选出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作品,并确定推荐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竞赛的项目名单。校级决赛后,组织专家评委对优秀项目进行培训指导,进行若干轮打磨提升。
(四)推报省赛和省级复赛(2024 年 4 月—5 月)
根据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竞赛复赛安排,组织优秀项目申报省级复赛。
(五)省级决赛和推荐国赛(2024 年 5 月—6 月)
省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遴选出优秀项目入围省赛决赛,评选省赛获奖项目并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全国大赛。“挑战杯”省赛决赛拟定于 2024 年 4 月开展。
(六)全国决赛(2024 年 10 月—11 月)
组织入围国赛团队集训备战,邀请有关专家对优秀作品进行指导和完善,参加全国决赛。
(七)总结表彰(2024 年 11 月—12 月)
表彰奖励获奖团队、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各奖项。大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得分并排序,对排名首位的学院授予“虹创杯”,对排名第二至第六位的学院授予“优胜杯”,详细积分规则详见附件 1。
四、项目申报
(一)参赛对象
2024 年 6 月 1 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仅可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参赛(不作项目负责人)、且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 30%。
(二)参赛形式
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国赛、省赛阶段,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 10 人,每个项目指导教师不超过 3 人。校赛阶段,原则上每个团队成员不超过 6 人,以便后期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
对于跨校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
(三)学生注册申报
校赛阶段采用网络申报和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所有参赛作品均通过“山东青创”平台(www.sdqingchuang.com)进行: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入口进行申报。大赛入口网址:http://www.sdqingchuang.com/PCCom/Index/6596d28487d8502cb4cd38b5#。操作步骤详见附件 2。根据页面要求填写有关信息。主要申报材料如下:
1.《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表》(具体填报项目详见网页)。
2.项目介绍材料:20 页以内 PPT,且转换为 PDF 格式,文件大小 100MB 以内。
3.商业计划书 Word 及 PDF 版,文件大小 100MB 以内。
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编辑在同一 PDF文档内上传,文件大小 100MB 以内。
(四)学院初评
作品网络申报结束后,由各学院组织评审小组对学院作品质量进行初评。初评通过的,参加校级评审。学院查看作品操作步骤详见附件 3。
(五)申报注意事项
1.参赛项目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为党育人功能,将大赛作为带动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提升社会化能力的重要载体。
2.已获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本届竞赛。已获往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但未获得往届以上竞赛全国决赛金奖、银奖的项目可报名参赛。
3.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对于已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材料)。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全国竞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4.参赛项目涉及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新药物等的研究时,申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六)评审要点
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详细评审要点见附件 4。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大赛,注重培育提升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次大赛,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培育提升。
(二)积极改革创新,做好赛事组织
要准确把握竞赛的功能定位,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更加注重实践导向,更加注重资源下沉,更加注重将“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创新方式,精心组织。
(三)用好线上平台,广泛发动参与
注重发挥互联网扁平化优势,充分依托竞赛搭建的线上平台,强化优质资源供给,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服务更多学生成长发展。
附件:1.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计分规则
2.“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学生平台)
3.“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学院平台)
4.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要点
共青团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 创新创业学院
研究生处
2024 年 1 月 5 日
附件1
青岛农业大学“虹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计分规则
大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参赛总分并排序。
各等次奖项计分规则如下:金奖项目每件计 100 分,银奖项目每件计 70 分,铜奖项目每件计 30 分。进入复赛但未进入决赛的项目每件计 10 分。每个项目不重复计分,如遇重复计分的情况 时,则取计分最高的一项计入学院总分。
凡按要求完整报备的项目,每件计 3 分。
如遇总分相等,则以获金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 以此类推至铜奖。
对总分排名首位的学院授予“虹创杯”,对排名第二至第六位的学院授予“优胜杯”。
附件2
“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学生平台)
(详见PDF附件)
附件3
“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学院平台)
(详见PDF附件)
附件4
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虹创杯”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
主要内容 |
社会价值 |
项目结合社会实践、社会观察,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与成效。在科技创新、扶贫助困、社会民生、生态环保、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社会贡献度。未来在持续吸纳、带动就业的能力等。 |
实践过程 |
项目通过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实训基地,开展调查研究、试点运营、试验论证,获得实践成果。项目成果对于了解社会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社会问题等具有参考价值。 |
创新意义 |
项目在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形式、商业模式、管理运营、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创新程度。创新成果对于赋能传统产业、解决社会问题,助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积极意义。 |
发展前景 |
项目在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管理、发展战略等方面设计完整、合理、可行。目标定位、市场分析清晰、有前瞻性。盈利能力推导过程合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前景乐观。 |
团队协作 |
团队成员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具备一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价值观念与项目需求相匹配。团队组织架构与分工合理,凝聚力、执行力、整体竞争力强。 |